close

說是部份,因為這心得並不是很完整。

只是想趁熱在drama版把它寫出來。





我自己在之前看到人藝在2004年演出的錄影片段時

就感到有點不習慣 因為第一次聽到用「北京腔」演出舞台劇吧

那個片段是周萍打魯大海,

魯侍萍上前阻止︰「你,萍……憑什麼打我的兒子」

這個又認不敢認的片段。

北京的觀眾發出笑聲,台灣的觀眾果不其然,也在這裡發笑了。



我想,這個經典的劇本,此次的表現手法也十分經典

所以跟現在社會或是表演的方式不太一樣,

現在很多人在做戲、甚或做綜藝節目時

會特別拿這些傳統上,情感較濃烈的表現,來做笑話

造成大家習慣了去嘲笑這些濃烈的表現(或許可說是誇張)

所以一直在某些明明就不是笑點的地方笑出聲。



導演顧威有說,他此次要求演員忠於劇本

不要加些嗯嗯啊啊的

他說︰「有些演員,好像認為加個啊、啦的語尾詞,就顯得生活化了。」

他認為曹禺的劇本就像詩一樣,所以台詞要頂忠實的去呈現,不要亂加東西

這也是他此次光訓練演員念這劇本,就花上大把時間的原因



回到看戲部份

我因為看過以前演出片投,有了心理準備,所以告訴自己去投入,

不要被往常的這些笑點營造給侷限住了,試著去欣賞這樣的表演。

所以雖然京片子讓我不太習慣,甚至有些詞彙聽不分明

依然很被感動

劇本以前就看過了,但還是會被情節發展給驚嚇

心生「天哪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的想法

但是我明明就知道劇情了。

我想,從這樣的感受,可以知道演員是成功的。



觀眾笑、或不笑

也不用全然怪罪於觀眾的素養,

因為表演這回事,本來每個人接收的都不同囉

只能說,我自己的感覺是,這樣對演員有點失禮



演繁漪的鞏麗君,她有提到

觀眾發笑,是不是演員也要有所檢討或改變呢?

她舉了個例,在04年演出時,在繁漪得知魯侍萍即為周萍的媽媽那段

「她就是侍萍?」「天哪!」

觀眾在她倒抽一口氣高聲喊出「天哪!」的時候大笑

她事後想了想,下一場,她就改變表演方式,改成倒抽一口氣後,

把氣嚥下忍著,低聲的說「天哪!」

(她現場有表演出來,我形容得較為粗糙)

這次就沒有觀眾笑了

我想這是一個好例子



但手機不關還頻頻作響,這點…我想就真的能顯現出觀眾的水準了orz

(我看的是6/3晚場,手機響了3次以上,唉。)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